目的 了解甲状腺相关眼病(thyroid 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 TAO)患者精神痛苦耐受性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8月—2024年4月于本院就诊的TAO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精神痛苦耐受性量表、心理弹性量表、慢性疾病病耻感量表、家庭关怀指数量表对其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精神痛苦耐受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最终发放14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36份,有效回收率为97.14%。TAO患者精神痛苦耐受性量表总分为(27.31±4.69)分,各维度条目均分由高到低依次是忍受痛苦(2.81±0.26)分、管理痛苦(2.64±0.35)分。心理弹性量表总分(23.65±6.89)分,病耻感量表总分(69.81±6.52)分,家庭关怀度量表总分(6.85±1.22)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AO患者精神痛苦耐受性得分与心理弹性、家庭关怀度得分呈正相关(P<0.001),与病耻感呈负相关(P<0.001)。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视力分级、心理弹性、病耻感、家庭关怀度是响TAO患者精神痛苦耐受性水平的影响因素(P<0.05),可解释总变异的37.2%。结论 TAO患者精神耐受性有待提升,医护人员应根据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心理弹性、病耻感、家庭关怀度等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帮助患者缓解精神痛苦,提升生活质量。
目的 构建基于症状科学的癫痫患者发作护理评估内容指标体系。方法 2023年6—12月通过文献回顾、研究小组讨论初步构建指标体系,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专家函询。结果 共纳入17名专家,2轮函询问卷有效回收率为85%、100%,专家权威系数0.890、0.912,各级指标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294~0.418和0.223~0.291(P<0.05)。最终形成基于症状科学的癫痫发作护理评估内容指标体系,包括一级指标4个,二级指标14个,三级指标79个。结论 基于症状科学理论构建的癫痫发作护理评估内容指标体系科学全面,可为临床癫痫患者发作期精准化评估及针对性护理实施提供参考。
目的 构建一套科学、可靠、实用的前列腺癌放疗患者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于2024年4—8月,基于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模型,运用文献分析法初步形成指标体系条目池,进行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组合权重和一致性比例,最终确定前列腺癌放疗患者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2轮专家函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85.71%(18/21)和100%(18/18),专家修改意见提出率分别为100%和44.44%,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09和0.925,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521和0.129,最终形成包含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46个三级指标的前列腺癌放疗患者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的一致性比例值为0.017,二级指标为0.026,三级指标为0.000~0.052。结论 本研究所构建的前列腺癌放疗患者专科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靠性和实用性,可被作为肿瘤护理工作者评价前列腺癌放疗患者专科护理质量的主要工具。
目的 探讨脑卒中鼻饲患者围拔胃管期营养护理方案在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在杭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住院的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鼻饲患者7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神经内科护理,干预组患者实施围拔胃管期营养护理方案干预。于入院时、出院时、出院后3个月随访收集患者主客观评价指标,比较2组患者留置胃管时间、吞咽功能、营养水平、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二次插管率、住院时长和饮食满意度。结果 2组患者留置胃管时间、洼田饮水试验等级及容积-黏度测试水平、血清白蛋白值、住院时长及饮食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发生率及二次插管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进行重复测量方差结果分析显示,洼田饮水试验等级与血清白蛋白值存在时间、组间效应(P<0.05),洼田饮水试验等级存在交互效应(P<0.05),但血清白蛋白值不存在交互效应(P>0.05)。结论 脑卒中鼻饲患者围拔胃管期营养护理方案有助于缩短患者留置胃管时间及住院时间,提高患者营养水平,减轻患者家庭及社会经济负担,同时为保障方案有效落实,科室需对人力资源优化调配。
目的 探讨3种不同材质枕头在预防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neurologic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患者枕部压力性损伤(pressure injury, PI)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7月—2023年5月河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NICU收治的23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棉花枕组、水枕组、凝胶枕组,各78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分别使用棉花枕、水枕和凝胶枕预防患者枕部PI的发生。比较3组患者枕部压力、枕部PI发生率、枕部皮温、头皮潮湿感。结果 本研究最终纳入208例患者,其中棉花枕组75例、水枕组66例、凝胶枕组67例。(1)棉花枕最大压力、最小压力、平均压力分别为(24.31±9.98)mmHg(1 mmHg≈0.133 kPa)、(10.91±4.01)mmHg、(16.31±5.63)mmHg;水枕组最大压力、最小压力、平均压力分别为(33.96±11.11)mmHg、(17.47±6.07)mmHg、(23.20±6.12)mmHg;凝胶枕最大压力、最小压力、平均压力分别为(19.05±12.03)mmHg、(6.70±2.89)mmHg、(11.92±4.36)mmHg, 3组间最大压力、最小压力、平均压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3组间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显示,棉花枕组vs水枕组、棉花枕组vs凝胶枕组、水枕组vs凝胶枕组,最大压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433、P<0.001,t=2.846、P<0.05,t=7.423、P<0.001);最小压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654、t=7.101、t=13.100,P<0.001);平均压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961、t=5.150、t=12.260,P<0.05)。(2)棉花枕组、水枕组、凝胶枕组枕部PI发生率分别为2.67%、4.5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棉花枕组、水枕组、凝胶枕组的枕部皮温分别为(36.31±1.01)℃、(36.58±0.56)℃、(36.47±0.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3组枕部头皮潮湿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两进行组间比较,棉花枕组vs水枕组、棉花枕组vs凝胶枕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水枕组vs凝胶枕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ICU患者使用棉花枕、水枕、凝胶枕均是安全的,但使用凝胶枕时枕部承受压力、PI发生率最低,而棉花枕在降低患者头皮潮湿感中的效果最好。
目的 构建ICU患者身体约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于2023年6—9月,基于“结构-过程-结果”理论,运用文献检索、半结构式访谈、专家函询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ICU患者身体约束指标体系的内容。结果 2轮专家函询的积极性均为100%,第1轮、第2轮专家函询权威系数是0.917、0.930;2轮函询协调系数分别为0.154,0.202(P<0.01);最终体系包含一级指标3个、二级指标13个和三级指标43个。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ICU患者身体约束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能够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进行全方位、效果优的身体约束方法的统一参考,为ICU护士实施身体约束提供理论指导。
目的 构建预防ICU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associated pneumonia, SAP)的肺康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方法 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管理模型为理论基础,于2023年10月—2024年12月通过文献回顾、专家小组会议、3轮德尔菲专家函询构建ICU患者SAP的肺康复护理质量指标体系。结果 共对20名专家进行3轮专家咨询,问卷回收率分别为91%、100%和9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9、0.93、0.91,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31、0.206、0.281(P<0.001),各级指标的重要性赋值均数范围为4.10~5.00分,最终构建的预防ICU患者SAP肺康复护理质量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和45个三级指标。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预防ICU患者SAP肺康复护理质量指标体系科学、合理、全面且具有针对性,能够为重症脑卒中患者的肺康复护理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目的 构建传染病专科医院重大传染病疫情护理应急管理指标体系。方法 于2024年1—12月,在“四阶段论”模型基础上通过理论分析、文献回顾,运用专家函询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传染病专科医院重大传染病疫情护理应急管理指标体系。结果 共开展2轮专家函询,有效问卷回收率均为100%,意见提出率分别为72.22%、16.67%;2轮函询专家权威系数均为0.91,肯德尔和谐系数(Kendall′s W)分别为0.175、0.205。最终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预防与应急准备、应急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83个三级指标。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传染病专科医院重大传染病疫情护理应急管理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对传染病专科医院重大传染病疫情护理应急管理具有指导意义,可为传染病专科医院重大传染病疫情护理应急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目的 分析2014—2023年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entral line associated-bloodstream infection, CLABSI)的研究现状、热点及未来发展趋势。方法 计算机检索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和中国知网数据中与ICU中CLABSI的相关文献,检索时限为2014年1月1日—2023年12月31日,采用CiteSpace 6.3.R1对检索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经筛选共纳入ICU中CLABSI的相关文献1 097篇,中文文献532篇,英文文献565篇。结果显示:2014—2023年国内外关于ICU中CLABSI相关主题的文献发文量不均衡,国内发文量呈下降趋势,国外发文量呈上升趋势。国内聚焦于重要的易感人群,如重症监护、脓毒症、液体复苏等患者,研究主题集中在医院感染高发的病原菌与预后情况、使用氯己定消毒液维护CLABSI护理方面;国外研究内容聚焦在CLABSI的风险因素、导管血流感染的种类(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动脉导管等)、消毒溶液(如碘伏、氯己定)、感染发病机制、抗菌药物耐药性、预防ICU中CLABSI的管理策略(如开展质量改进、可归因成本分析项目等),研究设计多为前瞻性临床试验,并善于总结经验,形成临床实践指南。结论 2014—2023年ICU中CLABSI已被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研究相对成熟。我国可结合国外研究方法及发病机制作为突破口,准确评估患者使用中心静脉的适应证,并积极开展质量改进项目或可归因成本分析项目,以降低ICU中CLABSI的发生率。
目的 建立以呼吸治疗师(respiratory therapist, RT)为主导的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 MV)患者多维管理模式,并分析其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类实验研究设计,便利抽样选择深圳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撤机中心的112例MV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时间先后将2021年1—12月入院的5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取常规呼吸治疗管理模式;将2022年1—12月入院的5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以RT为主导的多维管理模式。比较2组患者在MV时间、撤机成功率、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VAP)发生率、拔管后48 h内再插管率、ICU住院时间、ICU治疗总费用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研究过程中共失访5例,最终观察组纳入54例、对照组纳入53例。观察组患者的MV时间、ICU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VAP发生率、拔管后48 h内再插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撤机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ICU治疗总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RT为主导的多维管理模式可以缩短MV患者MV时间、ICU住院时间,降低VAP发生率、拔管后48 h内再插管率,提高撤机成功率,最终降低患者ICU治疗总费用,该模式具有较好的临床可推广性。